浙贝母又叫什么名字,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
浙贝母,听到这个名字会让人想起贝母,也会想到川贝母,那它们是不是一样的呢。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有哪些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。 浙贝母又叫什么名字 别名:土贝母、浙贝、象贝 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 1、产地不同 浙贝母:原产地浙江象山,故又称“象贝”,个体较大的称为大贝,个体较小的则称为“珠贝”。关于浙贝母名字的由来有很多说法,一种说法是因其主要产于浙江故简称浙贝。因为其外形比川贝大,所以也称大贝母,简称大贝。除了浙江省外,在江苏、湖南、安徽等省份也有出产。 川贝母:顾名思义,其主要产区在四川,在西藏、青海、云南、甘肃等省份也有出产,因此川贝也被称为”松贝”、“青贝”、“炉贝”等。 2、外型不同 浙贝母:外形呈扁球形,外层包含两枚大小相近的鳞片,内有2-3个鳞叶,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。 川贝母:外形呈圆锥形,外层包含两枚大小不同的鳞片,顶端比较尖,颜色近乎为白色。 3、临床应用 川贝母临床应用 治肺热咳嗽多痰、咽干:川贝母(去心)一两半、炙甘草、炒杏仁(去皮、尖、双仁)一两半,上三味,捣罗为末,炼蜜丸如弹子大,含化咽津。 治伤寒后暴嗽、喘急,欲成肺萎、劳嗽者:川贝母一两半(煨令微黄)、桔梗一两(去芦头)、炙甘草一两、紫菀一两、麸炒杏仁半两(去皮、尖、双仁),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计时候,以粥饮下二十丸,含咽亦佳。 治久嗽咽嗌妨闷,咽痛咯血:川贝母不以多少,为细末炼蜜和丸,如弹子大,每服一丸,食后含化,日可三服。 治肺痈、肺萎:川贝母一两、天竺黄、硼砂各一钱,醋炒文蛤五分,为末,以蜜炙枇杷叶,熬膏作丸,芡实大,噙咽之。治忧郁不伸、胸膈不宽:川贝母(去心)、姜汁炒研,取姜汁和面糊丸,如梧子大,每次数丸。 治喉痹肿胀:川贝母、山豆根、桔梗、生甘草、荆芥、薄荷各三克,煎汤服。 浙贝母临床应用 浙贝母味苦而性寒,入心肺经,下气宣肺,开郁散结,清热利痰。 治瘰疬痰核,配玄参、牡蛎、三棱、莪术等,如消瘰丸;治瘿瘤,伍山慈姑、海石、昆布,如消瘤神应散;治疮痈,协连翘、蒲公英等; 治肺痈,同鱼腥草、芦根、薏苡仁、冬瓜仁、桔梗等; 治痈毒肿痛:浙贝母、连翘各三钱,金银花六钱、蒲公英八钱,水煎服。 治咽喉十八症:大黑枣每颗去核,装入五倍子(去虫,研)一个、象贝(去心,研)一个;用泥裹,煨存性,共研极细末,加薄荷叶末少许、冰片少许,贮瓷瓶内。临用吹患处,任其呕出痰涎。 4、价格不同 浙贝母:产量较大,价格相对便宜。 川贝母:产量较低,价格相对比较昂贵。 |